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公布。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期间要实现的目标。未来“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投资、消费等领域将有哪些发展变化空间? 11月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余永定。 “十五五”时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经济学家对于中国在此期间应保持多高的增长率存在分歧。余永定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应保持在5%左右。“十五五”规划。为此,需要考虑这一时期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三大生产要素应保持什么样的增长率。余永定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至“十五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将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新京报贝壳财经:“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效”放在首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公式呢?这意味着什么?余永定:在生态发展经济社会主要目标中,把“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所有经济增长理论都表明,经济增长是由投资、有效劳动和技术进步驱动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因为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但是,“生产的扩大取决于剩余价值向附加资本的转化,即以资本扩张作为生产的基础。”实证研究表明,个人消费增长对经济长期增长具有负向影响,投资率与消费增长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十五五”规划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我打算这样做,政策关键是财政可持续性。新京报贝壳财经:“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改善财政供给”。您如何看待“十五五”期间的财政政策空间? 余永定:2024年末,中央政府债务余额为34.6万亿元,地方债务余额为47.5万亿元。两级公共债务余额为82.1万亿元,占GDP的60.9%。考虑到隐性债务10.5万亿元,全面公共债务为92.6万亿元,负债率为68.7%,远低于美国和G7的平均水平(G7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七大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不仅如此,而且得益于中国高储蓄、庞大的国有资产和庞大的外汇净值,中国对国债的承受能力远高于其他国家。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7%,市场强劲对政府债券的需求以及中国中央政府的融资成本非常低。在确立了当前经济管理面临的悬而未决的矛盾是总需求不足的战略思想后,我们还必须扭转过度追求财政平衡的观念。财政政策的关键不是财政平衡,而是财政可持续性。所谓财政可持续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国家的债务与GDP的比率往往会达到一定的阈值。一旦达到这个限额,政府就有能力偿还本金和利息。这个限额是由赤字率和经济增长率决定的。另一个可比较的可持续性标准是经济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事实上,中国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标准。最后一个词是成长。只要中国经济能保持5%左右的增速,利率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中国的财政就可持续勒。过于谨慎,不能在降低赤字率的同时大胆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导致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使财政体系从可持续的体系转变为不可持续的体系。此外,可控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提高财政可持续性,而通货紧缩则可能恶化财政可持续性。基础设施投资为了支持这一点,政府可以适度提高赤字率。比如,赤字率再增加1到2个百分点应该没有问题。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速至关重要。新京报贝壳财经:“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多次提到投资扩张。然而,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即将结束,中国需要从“投资驱动”转向“投资驱动”。如何评价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哪些方面对中国来说最重要?余永定:中央充分认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十五五”规划建议“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高质量保障能力工程(“双创”工程)建设,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效率。你提到的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中国“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结束、中国应该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世界上不存在“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是靠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有效劳动力的提供来推动的。资本在中国的积累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在讨论实施何种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时,只有在总需求不足、物价过低、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速的情况下才能讨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发展新的生产能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深化改革的措施将保证更好的投资回报。中国要实现“十五五”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理性投资增长”极为重要。 “十五五”规划方案也提出“坚决淘汰”。这些体制改革领域的举措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对经济增长的改革被视为“技术进步”贡献的一部分。政府为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管理中的显着矛盾”。 “总需求逆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开始。消费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提高消费增长并不会带来更高的潜在经济增长,而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改善实体经济活动,比如要实现5%的增长目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合计必须达到5%,但2025年一季度投资增速偏低,意味着在继续努力提高消费需求增速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显然美国投资增速下降。它寻求提高内需(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并降低经济增长率。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五五”期间消费将大幅增长。永定: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要适度提高消费率,但同时也要看到,高投资率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经济增长率。事实上,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贫困国家的消费率一般在60%至80%之间,有的国家消费率超过100%,因此消费率的确定必须与“当期消费的增量”相平衡。学界提出增加消费者“今天少花钱”“多花钱”需求的建议“明天再变”主要包括补贴支持汇兑、发放消费券、改革社保制度(如降低城镇福利养老保险费率)等,虽然理论上消费是收入、收入预期或资产的函数。事实上,如果居民收入不增加、收入预期不改善、资产不增加,“新旧政策”的消费刺激效果将小于过去两年,同时很难指望它们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五五”规划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中,有17次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可见中央政府对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视。投资启动是确保5%经济增速、增加消费需求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今年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通过“拉动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的时间不多了。但如果中国认真落实明年“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方针,不仅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很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收入增长→消费增长→收入更高增长的良性循环,确保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当今消费领域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减少收入不平等。过去二十年,中国收入不平等先扩大后缩小,目前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埃韦尔。 2008年,基尼系数逼近0.5。此后,表明收入差距大小的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 2016年以来,基尼系数在0.46至0.47的相对稳定区间内波动。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五五”规划实施期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岗位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毫无疑问,落实这一指导意见是必要的。“十五五”的建议“十五五”规划为“十五五”规划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五五”建议的指引——年计划,可以为实现中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新闻北京贝壳财经记者姜黄编辑陈莉校对卢强